找到相关内容470篇,用时1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普光老和尚法语

    之劳,成人之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佛教。无有上下,无有高低,无有贵贱,平等待人。众生平等。皆大欢喜。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人是非。人呀一定要存好心。一定要说好话。做人一定要行好事。...。一定要用平等的心去待人。这就是佛。这就是真正的明心见性。做人呀,一定要做到无名,无私,无利,不留名的奉献。就是无私的奉献。这才是真正的功德。这就叫不求回报无私的奉献。才是真正的佛菩萨。佛真正的无私...

    普光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71486975.html
  • 净空法师答:为什么有的人念佛不能往生?

    常常教导我们持戒念佛,印祖提的三种书就是戒律,虽然不是佛经,内容所说的与佛的法印完全相符,那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佛教」。诸位翻开这三种书,与这一首偈相不相应?这一首偈诸佛的法印。...净空法师答:我们的目的都是断恶修善,念佛求生净土。大家有这个愿望,可是事实上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并不多。这个原因什么?当然这里面有障碍,障碍如果不能消除,就决定不能往生。古人说得很好:「口念弥陀心...

    净空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9241494803.html
  • 虚拟犯罪不可为 自净其意利社会

    即使玩乐,也会作一些道德道义的抉择,至少不会选择专门模拟杀人、偷盗的恶游戏。佛教的七佛通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佛教。”这就告诉我们,自己内心的清净至为重要,一切行动源于内心,只有...讨论一下。   二十一世纪网络的时代,人们充分地享受着网络带给大众在生活、工作、娱乐等诸多方面的便利。俗话说:有利必有弊。便利的网络既成就人们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也成就某些人不断的犯罪,例如:...

    行愿法师

    |教育|烦恼|游戏|意业|恶业|因果|

    http://www.fjdh.cn/article/2011/01/12090896979.html
  • 十善法戒

    ,诸善奉行,自净其意,佛教。首先诸恶莫作。我们礼拜念佛,虽然善行,但仅仅‘诸善奉行’中的一小部分。如果诸恶莫作尚没有落实的话,还是空中楼阁,看不到什么现实的效果。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就寻找什么‘密法’,什么‘大法’,怎么不同寻常就怎么学。然而却忘了,佛法的原则:戒定慧三无漏学,佛法的纲领: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佛教。   学佛不能在十善业道上有所进步,那就是学佛没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049126.html
  • 佛教戒律原则与儒家道德观念的契合

    一基本原则上,佛教戒律与儒家伦理存在相通与契合之处。  佛典中屡次提到的“七佛通戒偈”,可以被认为戒律的基本原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佛教。③”其中第一、二两句分别从“负面”和“正面...下,佛教戒律原则强调在日常生活行为中体现佛教的规范,“恶”、“众善”即对种种细碎繁琐的规范的概括,其特别普通与平常,表现于具体的戒条中更为明显。例如“五戒”、“八戒”之中,对出家僧人和在家信徒的...

    彭自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93566750.html
  • 佛教戒律的现代意义及走向

    入真实境界。可见对佛教五戒的全新理解更有利于发挥其社会功用,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五戒的基本精神体现在《法句经》中“七佛通戒偈”上,也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佛教。”...漏善”。漏烦恼意,因其虽讲为善去恶,但并未究竟,所以是有漏。二“自净其意,佛教。”属于超伦理道德层次。其中“自净其意”核心,指去除无名、烦恼,超越了善恶的对立的“无漏善”。因为佛教认为众生的...

    翟艳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41183474.html
  • 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居士的净土思想研究

    佛教独有的学说,佛经上说“自净其意,佛教”,就是指的慧学这一部分内容及其特点。佛教中戒定慧三学一体的,一般来说,修行者通常“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反过来慧又来指导戒定二学。   佛教之所以...宗教区别开来,于是以般若为特点的慧学被放在了佛教理论与实践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位置,“自净其意,佛教”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大智度论》卷四十三里更明白无误地指出:“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智慧中,...

    黄夏年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32587432.html
  • 《七佛通戒偈》浅释

    这首偈语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非常重要。实际上只有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佛教”。前三句话就概括了很多内容,把佛教的基本教理都包括进去了,这也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佛教化众生的纲领。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领会、信受奉行。我也理解得敷浅,和同修们一起学习。 先把这四句话作个简单的介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佛教&...

    昌臻法师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1615344692.html
  • 善待心灵

    身心的安祥。但怎样才能获得安祥呢?首先要制心一处,唯求心安。佛经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佛教。”六祖《坛经》说:“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在日胜一日地提高,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人们心理上所遭受到的冲突和压力也在不断加剧。许多朋友在诉说着自己的六神无主,如焦虑、烦躁、紧张、心神不定、抑郁、睡眠不宁、惊慌、思想...

    温金玉

    安祥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23031534.html
  • 勿说僧众之过错

    恶事恶行、恶言恶语、恶心恶念皆须断除干净。古德云:“一念不生,众戒具足,三业清净,无恶不断,自净其意,佛教。”举凡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大乘菩萨戒法之人,最主要一定要收摄一切戒律,断除种种罪恶。换言之...   前言:本文妙音书院网-林水镇居士大作,他是一佛教网路文章创作家,该网址如下:妙音书院网[ http://tw.club.yahoo.com/clubs/famscl ]   在这言语...

    林水镇居士

    |三宝|口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16082210615.html